8月23日—9月2日《开门见山——当代名家绘名山(黄山)》广州展
由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开门见山 · 当代名家绘名山(黄山)》,于2020年8月23日至9月2日在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展出。
纵观中国美术史,以山命名的画派以黄山画派为著,黄山对于绘画的重要性而言,于此可见。
与五岳名山早为世人所登览、所熟知不同,在历史长河的相当长时间中,黄山有如一位披着面纱的少女一样,声名远播于外,而其真面目且少为人知。以致清初徽州学者兼旅行家闵麟嗣在《黄山志定本》序言就慨叹:“黄山之胜甲于宇内,独以地阻且幽、人迹罕至见之篇什。”虽然黄山险阻,依然吸引了大批文人、画家探幽览胜,赋诗作画,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文画作。
黄山古称黟山,得名于上古黄帝炼丹的传说,自唐代中期改为今名。在古代,道教、佛教以及以徽州本地文士为主的民间力量,构成了黄山建设的主要力量。而真正让海内外游人得以便利登览,还是要到国民政府黄山建设委员会主导下的黄山大规模开发。一方面,如登山路桥、旅馆、亭台等各种旅游设施集中建设;另一方面,东南多省合作建设了现代化的跨地域交通网络,便利各地游人前往。自此之后,黄山不再是少数旅行家和本埠人士的专属。
黄山入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长久而极富研究价值的案例。早在宋代,就有画家描绘黄山的记录。明末清初,是黄山绘画的第一次创作高潮,活跃于江南的不少晚明名家如文徵明、丁云鹏、董其昌等曾涉猎这一主题;在清初,萧云从、弘仁、石谿、查士标、汪之瑞、梅清、江注、石涛等无数画家,更以再现黄山壮丽景观为职志,涌现了众多不朽的传世名作。民国时代,是黄山创作的第二次高潮。尤其是得益于黄山的开发以及现代化的交通,使许多画家得以便利地游览黄山,如黄宾虹、汪采白、张大千、赖少其、刘海粟、俞剑华等等,一时名家辈出。像张大千三上黄山、刘海粟十上黄山等,长时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甚至演绎成为公众的传奇。
黄山以其变化莫测的壮美景观,吸引了历代无数画家的目光;又因其奇绝秀美的景致,对画家的创作构成了几乎难以逾越的挑战。诚如赖少其所言:“黄山是一宝库,处处是画,但无从着手,使人望而生畏。”为了延续名山主题绘画的优良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对当代山水画坛乃至当代中国画进行创新性的推进,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将以“开门见山”为主题,持续开展中国名山系列创作研究计划,此次黄山主题山水画创作是研究计划的首个课题。我们冀望,画家们能够在漫长的黄山主题绘画史中确立自身的风格,以富有洞察力的视角为黄山传神写照,通过创作、手稿、文字等形式,为当代中国画乃至当代中国美术史,留下一份富有意义的研究文本。
蔡拥华 叠嶂峰下 136.5×69.5cm 纸本水墨 2020年
蔡拥华 立马桥畔眺石刻 138×69cm 纸本水墨 2020年
蔡拥华 数竿修竹野人家 138×69cm 纸本水墨 2020年
蔡拥华 玉屏风华 180×38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陈龠 白云寺 45×38cm 纸本设色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