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园——刘沅声客家泥塑艺术展》
前 言
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广东文化基金赞助的“第十二届广东文化人物”选取的是《守望家园——刘沅声客家泥塑艺术展》。广东梅州客家青年雕塑家刘沅声先生,是一位深深扎根于客家乡土的“草根”艺术家。二十年多来,他怀着炽热的情感,以泥塑这种质朴无华的艺术形式,创作了一大批再现客家风华的雕塑作品,忠实地记录那些越走越远的客家风情,呼唤那些不该远去的客家传统精粹,倾述自己对客家文化的理解,藉此唤起人们更多的温馨记忆与心灵共鸣,共同守望心中的精神家园。
最早的客家先民,同样孕育于炎黄子孙的摇篮——黄河流域。从中古时期起,客家先祖背负中原文明,怀着共同开辟新家园的目标辗转南迁,历尽千年迁徙、万里跋涉,不惧筚路蓝缕、拓荒垦殖,逐渐成为具有独立精神、独特文化,并深为世人所钦佩尊重的一个自立自强、向上向善、英杰辈出的庞大民系。许多人都会发问:除了世代相传的客家固有生活习俗以及特有的客家话口音之外,客家人一没有自己的文字,二没有一种特殊供奉的宗教信仰,三没有必须恪守遵照的所谓清规戒律,那么,客家人靠什么力量来延续自己的传统?靠什么信仰来塑造自己的精神?靠什么信念来凝聚自己的后人呢?通过刘沅声创作的一组组泥塑作品,人们或许可以从中寻得答案:客家人靠的是淳朴的家风家教、仁爱大义与自强不息。当然,这种淳朴家风家教、仁爱大义与自尊自强并不仅仅独属于客家,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为中华儿女所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循,同样亦适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
刘沅声是粤东大山深处地地道道的客家之子,1967年出生在广东梅县。温馨苦涩的客家山村,男读女耕的客家古风,使刘沅声自幼便与泥塑结下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甘坐泥塑的冷板凳,甘过窘迫的草根生活,一往情深、无怨无悔地撷取生活滋养,倾注艺术情感,运用洗练活泼的手法,糅合客家文化与传统民间泥塑技艺,通过一组组活灵活现的立体圆雕,尽塑客家人的家风家教、民俗风情,反映客家人从北方到南方、从中原到边陲、从故国到异域,无论是颠沛流离,还是刀光剑影,始终顽强不息,以“客”地为家,开辟家园的历史,其质朴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他的作品先后入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美展”、先后获得广东省第三届、第四届民间艺术精品展金奖,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等等,他的泥塑艺术展览多次在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展出。
近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大提升,社会上也滋长了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坚持守望家园、默默奉献的民间艺人少见了,扎根民间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作品也少见了。但刘沅声始终安居梅州,脚踏实地,埋头创作,以满腔热情辛勤耕耘在民间泥塑的艺术沃土上。本次展览展出的“家风家教”、“客家风情”、“音乐巨匠塑像”等泥塑作品系列,都诠释出刘沅声为人治艺之踏实,生活追求之质朴,恰似山间的一泓清泉,给繁闹的现实世界带来一缕缕清新与宁静。因此,我们决定主办《守望家园——刘沅声客家泥塑艺术展》,以感谢他长期以来在守望客家民间泥塑艺术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并祝愿他再接再厉,再攀艺术之峰。
刘沅声 简介
粤东大山深处地地道道的客家之子,1967年出生在广东梅县。温馨苦涩的客家山村,男读女耕的客家古风,使刘沅声自幼便与泥塑结下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甘坐泥塑的冷板凳,甘过窘迫的草根生活,一往情深、无怨无悔地撷取生活滋养,倾注艺术情感,运用洗练活泼的手法,糅合客家文化与传统民间泥塑技艺,通过一组组活灵活现的立体圆雕,尽塑客家人的家风家教、民俗风情,反映客家人从北方到南方、从中原到边陲、从故国到异域,无论是颠沛流离,还是刀光剑影,始终顽强不息,以“客”地为家,开辟家园的历史,其质朴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他的作品先后入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美展”、先后获得广东省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民间艺术精品展金奖,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等等,他的泥塑艺术展览多次在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展出。
客家家风家教系列作品
家风家教系列:学好第一步
家风家教系列:帮轻
家风家教系列:人勤百业旺,家和万事兴。
家风家教系列:讲古知礼
家风家教系列:农家致富爱养猪,子女出息爱读书。
家风家教系列: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泥说客家风情系列作品
客家大喜:“红灯高照”喜迎亲
客家大喜:“八音”齐奏喜洋洋
客家大喜:“拖青”驱邪来引道
客家大喜:大红花轿接新娘
客家大喜:“抬盒”“扛箱”送嫁妆
客家大喜:“带路双鸡”喜酒担
客家大喜:“小舅小姨”“食酒客”
为音乐巨匠塑像系列作品